首页 资讯 正文

一叶生百态!江川棕编非遗里的“动物世界”

体育正文 239 0

一叶生百态!江川棕编非遗里的“动物世界”

一叶生百态!江川棕编非遗里的“动物世界”

棕编,也叫棕榈树叶编,是中国汉族传统手工技艺,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,其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期,至今已有1700余年(nián)。古诗(gǔshī)中,棕编被生动地描绘,“何蓑何(hésuōhé)笠”是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对(duì)棕编蓑衣的描写;“青箬笠,绿蓑衣”是张志和(hé)《渔歌子》对棕编技艺的描述。2024年,棕叶编织技艺被列入江川区区级非物质(wùzhì)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
棕榈叶韧性强,易塑型,不易腐,在江川农村人家过年时经常用于挂(guà)腊肉,而蚱蜢、蜻蜓等(děng)棕编制品,据老一辈人回忆,是他们(tāmen)儿时的玩具。

“撕(sī)”“拉”“绕”“穿”“插”“剪”等多种编织手法,一片棕榈(zōnglǘ)叶,棕叶纵横,经纬交叉,棕叶交织间匠人与时间对话,方寸之间织就另一种自然(zìrán)之美,大鹏、老虎、蛇、兔子、鱼等棕编作品(zuòpǐn),“动物世界”在棕叶的褶皱里“复活”。

棕丝缠于指尖,绕于经纬,纵横间手语的细腻与(yǔ)辽阔,是(shì)棕编制品的自然(zìrán)与灵动,“指尖魔术”成为这项技艺的传承与守护。振翅欲飞的大鹏、身姿轻盈的玉兔、盘踞的巨龙、活泼灵动的老虎、翩翩若飞的蝴蝶,神、形、趣三者结合(jiéhé)。

精于选材,难于精细。“棕编材料可用新鲜的棕叶编、也可以用干的棕叶编,本地的小棕榈树是最佳选材,棕叶更加柔软、可塑性(kěsùxìng)更强”是有20年(nián)棕编经验的王韬睿总结出来的经验。一叶匠心,源于自然,却承载文化,纵横穿梭间(jiān)编织(biānzhī)时光的诗行,用棕编弘扬传统文化和技艺,传承(chuánchéng)匠人精神。

“小的时候看到(kàndào)父亲编织,就(jiù)很喜欢,从16岁后就从父亲手中接过这门手艺,一直传承至今”。“希望(xīwàng)更多的人了解这门小时候的玩意儿,让棕编这门古老技艺继续传承下去。”棕编手艺人王韬睿说。

一叶生百态!江川棕编非遗里的“动物世界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